坐诊时间
预约挂号
专家团队
特色科室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临床医疗 > 健康科普

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了解这个冬天的养生小窍门

发布人:中医三附院   阅读数:78  日期: 2024-10-16

我们常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那么为什么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呢?怎么养呢?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名言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凝结着我们古人对于时令和万物节律的相关性及养生的智慧,是重要的养生法则。春夏秋冬即字面之意。也有医家认为,指的是一年四季。从整体指导养生与“阴阳互根”的观点相契合,从年节律延伸至月、日节律,甚至人的生长壮老。朱丹溪认为,顺应四时应避“一年之虚”“一月之虚”及“一日之虚”。

唐代王冰在《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写道:“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他认为“养即制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思是春夏阳盛易伤阴的特点,应指导人们食寒凉之物抑制亢盛的阳气;而秋冬阴盛易伤阳的特点,应食用温热之物来抑制过盛的阴气,以此来保全体内阳气,除此之外,也可以借助药物的寒热温凉的性质,制约体内四时阴阳之气的偏盛偏衰,通过相互抑制,达到阴阳平衡。秋冬滋补肝肾之阴,阴精充足,既可以预防春季疾病,又可消夏季之暑热。

如何养阴呢?

一、饮食调整‌

秋冬季节多食‌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银耳、山药等,以滋养脾胃之阴‌。‌少食辛辣的食物,如葱、姜、蒜等,以免伤及肺气;可增加酸味食物的摄入,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橘子、蓝莓等,有助于滋阴生津。但需注意,依据“因人制宜”的原则,阴虚、湿热、实热状态的人则不可过多进食温性食物,即使在冬季,食用这类食物也易上火伤津;适量食用上述寒凉食物,反而有益。

‌二、生活习惯

1、《黄帝内经》认为,冬三月 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在冬季应该早睡晚起,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人们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以达到“阴平阳秘,精 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起床后可适当冲个热水澡,《运化玄枢》记载大雪时节宜“鸡初鸣时沐浴,令人长寿”。入夜时阳气收敛,阴寒渐盛,不宜洗浴。

2、冬季养生贵在合乎养藏之道,冬季运动除了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必待日光),也要防止运动过度,耗泄津液能量。中医“津 血同源”“血汗同源”的理论,汗为津液所化,汗出过多则津耗,津耗则血少。故冬季运动应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不可致大量出汗,以防损津耗血。

3、勤开窗通风,若是冬天室内空气不流通,病毒、细菌繁殖会加快,易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导致呼吸道疾病复发。若感觉室内空气太干,可使用加湿器。

4、勤喝水水是阴中的至阴,隆冬之际,多喝水可养阴。一般来说,一天中有三杯水是必须要喝的。第一杯水是早晨起来喝,可润肠燥;第二杯水是下午5点喝,可滋肾阴;第三杯水是晚上9点喝,可养心阴。‌

‌三、药膳调理‌

秋冬气候肃杀,阴气当令,人体肌表致密,阳气内敛而致偏盛,中焦脾胃烦热,阴液易损;更加之秋冬季节人们喜食辛辣温热之品,每易耗阴助阳。故秋冬应时时注意保全阴分。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用热远热,用 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的四季用药原则。冬季常选用黄芪、桂圆、阿胶、芝麻、山药、鹿茸、肉苁蓉、菟丝子、杜仲、益智仁、冬虫夏草等温阳、补肾、益气的中药材制作药膳。

冬季可选用如下比较知名的药膳进行调理,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牛尾汤、姜汁牛奶、生姜红糖汤、韭菜花炒虾仁、归地焖羊肉等,这些食材多具有温阳散寒、补肾健脾、活血通络等保健的功效,特别适合阳虚及平人冬季进食,‌药膳进补‌。

四、调养情志

冬季精神情志上保持内敛平和,宁静欢愉,勿情绪过激,勿逞强,这样使得人体阴精平和,不妄耗;秋冬阳气收藏,回收阳气就是蓄养阳气,也是滋阴的具体应用。全阳则阴气不穷,阳气固密,阴精得以藏蓄。有的人秋冬季情绪过激或者睡眠不足使阴精不藏,到春天就会易引发温病,这就是所谓的“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综上所述,秋冬养阴需要从饮食、生活习惯、药膳调理、情志等多方面入手,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让我们在这个冬天轻轻松松来养生。


文章来源|肝胆脾胃二病区 建晓珂(声明:本网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健康信息的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