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嫌肠镜检查麻烦,又是喝药,又是拉肚子,又是恶心难受,还得“羞羞”,更多的是害怕那冰冷的还一闪一闪的长管子。
结直肠癌大多有腺瘤发展而来,多需要5--15年的时间才能发展成癌。期间给我们很长的时间可以做肠镜检查发现它。
结直肠癌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2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结直肠癌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但是早期结直肠癌没有明显症状,因此,肠镜筛查对早期结直肠癌尤为重要,很多有症状的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结直肠癌。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同时可以明确病理诊断。推荐我国40~74岁一般人群均应行结肠镜检查,且每5~10年复查一次。
哪些是高危人群呢?
高危人群,(1)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疾病史;(2)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3)本人有肠道息肉史;(4)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①慢性便秘(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②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③黏液血便;④不良生活事件史(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⑤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⑥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结直肠癌有哪些症状?
早期结直肠癌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或便秘。
血便或粪便变黑。
持续的腹痛或腹部不适。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感觉排便未净。
肛门疼痛或不适。
结直肠癌早期病变手术方式有哪些?
对于结直肠癌早期病变,可以选择内镜下治疗,切除方式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哪些病人需要内镜下手术呢?
下面通过一个病例直观的了解一下:
1周前,门诊有个病人,男,42岁,说他消化不好,大便不成形,这种症状有1年多了,我建议他做个胃肠镜检查,一方面是他既往没有检查过胃肠镜,40岁以上应该做个胃肠镜检查,另一方面,他有消化道症状,这种情况更应该做胃肠镜检查。病人遵医嘱,第二天完善了胃肠镜检查,胃镜发现反流性食管炎(LA-D级),肠镜发现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可见十余枚大小不等息肉样隆起,最大1枚大小约1.0cm×1.2cm。与病人家属沟通后,要求内镜下手术,根据指南,我选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术中比较顺利,最后病理回示管状腺瘤,个别腺体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基底部未见肿瘤组织。这个病人是比较幸运的,一是他就诊比较及时,他的结肠息肉已经有癌变,好的是早期肿瘤;二是他选对了科室和检查。
内镜下治疗的适应症有哪些?
1.早期结直肠癌: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
2.高风险患者:如老年患者或有严重合并症,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
3.息肉癌变:某些息肉在病理检查中发现有癌变,适合内镜下切除。
内镜下治疗的优点有哪些?
1.创伤小: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大切口。
2.恢复快:术后恢复时间短,患者可较快恢复正常生活。
3.并发症少:相对开腹手术,内镜下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对于这些病人随访应该怎么做呢?
对于高风险腺瘤切除者,推荐每3年1次结肠镜随访监测。对于1~2个<10 mm的管状腺瘤或无蒂锯齿状息肉,推荐每5~10年1次结肠镜随访监测。对于3~4个<10 mm的管状腺瘤或无蒂锯齿状息肉,推荐每3~5年1次结肠镜随访监测。对于5~10个<10 mm的管状腺瘤或无蒂锯齿状息肉,推荐每3年1次结肠镜随访监测。对于单次结肠镜检查发现>10个腺瘤,推荐每年1次结肠镜随访监测。
文章来源|肝胆脾胃病科二病区 李严生(声明:本网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健康信息的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