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室简介
脑病科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点发展科室,未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于一体的专业科室,科室技术力量雄厚。
1.医疗规模:拥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后,医学博士,医学硕士等合理人才梯队,科室有医护人员26人,拥有25张病床和诊室3间、特色治疗室2间、重点专科研究室1间。
2.医疗设施方面:专科相关诊疗设备有TCD检查仪、肌电图诱发电位系统、脑电图、脑地形图、动脉硬化测定仪、3.0T磁共振等;科室拥有多参数监护仪、中频治疗仪、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吞咽障碍治疗仪、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痉挛肌治疗仪等大小设备20余台件,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均达到重点专科的要求。极大的满足了业务需求,设备配置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3.科室重点围绕中医药治疗中风(脑梗死)、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痴呆(血管性痴呆)、颤证(帕金森氏病)、郁证(抑郁症)、痿证(运动神经元病)等疾病展开科研攻关,同时对本专业有代表性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性整理与应用,对民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价值的诊疗经验和方法进行收集、整理,先后开发出多个院内中药制剂和中医非药物特色疗法。
张金生教授连续获批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在他带领下,科室目前承担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2017年获批主持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临床和基础研究”;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积水消软膏靶向诱导脑脊液漏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应用研究”在研;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冰火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诊疗规范的建议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正在进行,为了让广大患者能够得到救治,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尽可能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奖项2项;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获奖1项;河南省厅级课题共16项。
二、中医特色治疗
1.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吞咽四法”对非食管性吞咽障碍的治疗。
2.记忆力下降、健忘、老年流口水:建立痴呆的早期排查,中医药协同干细胞技术的应用。
3.顽固性失眠:中药离子导入结合臭氧技术对顽固性失眠治疗。
4.肢体麻木:自血含药血清对肢体麻木的治疗。
5.突发性耳聋(迷路卒中):溶栓术结合通络复聪法对迷路卒中治疗。
6.面瘫(面神经焱 ):中药水针结合耳部放血疗法。
7.意识障碍(昏迷):梅花针扣刺,醒神开窍。
8.脑积水:积水消软膏靶向诱导脑脊液漏治疗交通性脑积水。
9.各种虚寒证、瘀血证、疼痛证、免疫力下降:应用温肾助阳灸,具有温肾助阳、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补气养血等功效。
三、专家团队
张金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博士后,中华中医学会中医脑病、心病、急诊分会委员,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医药抗衰老医学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神经内科学会委员。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中药杂志》和《中国实验方剂杂志》编委和审稿人,河南省青年科协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2010年河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年河南省青年科技领军人物,2015年、2016年连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河南省中医脑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河南省青年基金、河南科技攻关、教育厅、中医管理局等12项科研项目;主持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项;参加国家“863”、“973”、“十一公关”等多项课题;先后主编著作4部,发表国核级学术论文51篇,其中SCI 2篇。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奖项2项(第一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第二名),厅局级成果奖3项(第一名),国家发明专利2项(第一名)。
自创冰火疗法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效果明显,该创新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河南科技报、大河报、河南卫视新闻频道等多家媒体报道,尤其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专一为该项研究制作了专题片,显示冰火疗法的可靠性及创新性。擅长治疗中风病、帕金森病、头痛、震颤麻痹、癫痫、多发性硬化、脊髓炎、眩晕等神经内科疾病。
坐诊时间:周一、三、五全天。
杨惠杰,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任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头晕、头痛、失眠、耳鸣、抑郁症、焦虑症、癫痫、帕金森氏病、肢体麻木无力等神经内科疾病。
坐诊时间:周二上午。
刘昱言,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任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血管病、痴呆、头痛、头晕、抑郁症、焦虑症、帕金森病、失眠症、脑炎、周围神经病等神经内科疾病。
坐诊时间:周二下午。
王丛笑,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任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康复分会委员,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血管病、痴呆、头痛、头晕、抑郁症、焦虑症、帕金森病、失眠症、脑炎、周围神经病等神经内科疾病。
坐诊时间: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