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医传承
坐诊时间
预约挂号
专家团队
特色科室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临床医疗 > 名医传承

简介

冯明清,教授,男,1942年2月生,河南省汝南县人。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中医学院原副院长,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中医学院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多年担任河南省医疗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席,河南省名老中医之一。

冯明清教授于1961年考入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学专业,并于1967年毕业。1967年8月,冯明清教授于家乡医院开始行医。1972年调回母校任教,主要并长期讲授《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同时坚持到附属医院临证坐诊。在母校任教期间,冯明清教授继续孜孜不倦的苦读各类医书,更加注重提高医学理论水平,先后又多次系统的研习了《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金匮要略》等书籍,并参与了学生所需教材的规划、起草、撰写、编著等工作。与河南省著名医家石冠卿、张磊等老师及教研室其他同事,共同对一些医学经典著作如《产鉴》进行了注评,编撰并出版了《素问选注》等书,使自己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临床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更大提高。

冯明清教授理论扎实,知识渊博,善于将《黄帝内经》中的理论与临床诊疗相结合。早年在家乡医院行医,面对的病人多是人民群众,诊疗的疾病亦多为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尤其以咳嗽、伤食、眩晕、失眠、腹痛等内科疾病为主,间或诊治妇科中的月经不调病证。而中医对这些疾病发病的认识多从脾胃内伤、气血津液运化、病机转化等方面进行辨证论治。冯明清教授在临证之时亦善于思考和总结,对上述基层常见疾病进行了初步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整理并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成熟的临床经验。72年之后,临证主要在河南省中医院,面对的主要是城市市民,疾病多以消渴、脱发、眩晕、情志病为主。在实践中先后对一些临床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发病转归总结出了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如,从情志致病病机、六经六气病变的认识和理解上,到辨证时注重兼证、调理脾胃,再到遣方用药时应用药对、善用经方等,都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中医学术观点,其中医辨证思想、诊疗技法也在实践中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脉络。如,冯明清教授依据《黄帝内经》中多篇章记载论述的理论,结合多年实践,提出了消渴病之发病机制可概括为“虚”和“瘀”的理论观点。“虚”是指机体气、血、阴、阳的虚损,病程而且是多变的,其演变过程为先是阴虚燥热,再到气阴两虚,最后是阴阳两虚。“瘀”是指瘀血,贯穿于整个病机转变过程。在初期病理性质多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对消渴病的病理的发展又进一步做了深化论述,并提出脾胃气虚“不及游溢”是消渴病发病的基本病机。在收集大量的临床资料的基础上认为:目前或过食肥甘、或饮食失当、或厚味醇酒而致损伤脾胃,应是现代社会中消渴病发病的首要的原因。

冯明清教授长期工作在中医教学、临床、科研的第一线,集学者、教授、名医于一身,其在临床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学术思想自成一体,每有创新。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典籍和临证经验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些经验观点总结早期多次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期刊杂志上,如《古今气化说伤寒》《略论五脏气机》《大汗伤阳与阳伤大汗》《人与四时阴阳》等。临证和理论著述以《黄帝内经》为宗,《伤寒论》为辅,杂以历代医家的脾胃理论、脏腑病机理论、气化学说等,流倾于中医内科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系疾病、气血津液疾病的诊疗经验和认识。冯明清教授真正冯明清教授先后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共20多名,编著或参编论著和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或会议论文30多篇。这些学术思想和经验总结见于各类期刊杂志或诊疗方法汇编的著作书籍中。

>>点此进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