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诊时间
预约挂号
专家团队
特色科室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聚焦省两会丨辛凯:建议加强中医药交叉学科建设

发布人:中医三附院   阅读数:113  日期: 2025-01-21

大河财立方(见习记者 关帅康)作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医药大省,河南素有“豫地无闲草”的美誉,中药材的产量、种植面积均居全国前三位。

中药材资源禀赋是河南中医药产业的基础优势,而提升中医药现代化水平,则是河南从中医药大省走向中医药强省的重要方向。

今年两会期间,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风湿科主任辛凯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南应加强中医药交叉学科建设,提升中医药现代化水平。

强化顶层设计与评价体系建设,推动交叉学科发展与创新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医药通过与交叉学科的融合,实现中医药传统知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是提升中医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解读该方案中提到,要跨领域、跨行业整合资源,通过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开展中医药交叉学科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说明白中医药疗效,讲清楚中医药作用原理。

在辛凯看来,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交叉学科建设,并在政策层面给予大力支持。但中医药交叉学科建设由于起步较晚,在顶层设计与评价体系上仍存在短板。

“中医药交叉学科建设在实施时缺乏统筹规划,致使各部门、地区间难以协同合作,资源分散,且现有评价体系依据传统学科标准,无法针对性地评估中医药交叉学科的科研成果与人才贡献,限制了交叉学科发展与创新。”辛凯说。

对此,辛凯建议,由中医药行政主管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详细的中医药交叉学科建设行动计划,明确各部门在学科交叉中的职责分工与协调机制。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跨学科的科研项目、人才培养以及平台建设等,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建立符合中医药交叉学科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科研创新、临床应用、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学科交叉融合程度等多维度,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确保评价客观公正。

深化资源整合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高水平科研根基

2022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河南省中医药科研创新要取得新突破。实施一批中医药领域科技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一批中医药领域省级创新平台,争取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

“近年来,河南坚定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并取得一系列成果,但在资源整合与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制约了高水平科研的开展以及科研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提升。”辛凯说。

对此,辛凯建议,要深化资源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由政府引导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参与主体建立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机制,打破学科、行业和地域限制。搭建开放共享的交叉学科合作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中医药与多学科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高校应加强中医药交叉学科专业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高校应加强中医药交叉学科专业建设,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跨学科课程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中医药交叉学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信息化设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中医药交叉学科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辛凯表示。

开展跨学科研究,提升中药材质量与利用率

在辛凯看来,河南中药材资源禀赋,中药材质量与利用问题也十分突出。产地、种植、采收、炮制等环节的不规范,导致中药材质量不稳定、疗效受影响,并且加工方式落后、传统煎药方法有效成分利用率低,非药用部位开发利用不足、临床用药不合理,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对此,辛凯建议提升中药材质量与利用率的跨学科研究。

首先,要联合农学、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力量,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与源头管理体系。制定从种植、采收、加工到储存的全过程质量标准,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广绿色种植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中药材种植过程的精准监测和管理。加强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规范加工流程,确保中药材质量稳定。

其次,开展跨学科研究,研发先进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和新型炮制设备工艺,提高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利用率。加强对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研究利用,探索中药渣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强对基层人员、药农和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推广先进的种植、加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