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诊时间
预约挂号
专家团队
特色科室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 > 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针灸经典教研室

发布人:中医三附院   阅读数:2943  日期: 2023-07-15

针灸经典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履行针灸经典教学职能的具体执行单位。教研室承担两门本科生课程《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和两门研究生课程《针灸流派概论》《针灸名著选读》。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2名,其中教研室主任高希言教授为省级教学名师、仲景名师;二级学院内兼任教师3名,其中青年教师屡次获得教学竞赛奖项;校内兼任教师4名,促进了学科交流与融合。教研室专、兼任教师共9名,其中博士7名,高级职称8名。

一、制度建设

随着中医药教育及针推专业教育的不断推进,如何真正培养针推高素质人才,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推进教学改革是当前针灸经典教研室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针灸经典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履行教学职能的具体执行单位,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针灸经典教研室教学组织作为我校纵向结构中以教学教研为主职的最低层次的组织,是执行针推专业最经典教学内容的教学任务、实施教学管理、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基本单位,直接影响河南省针灸推拿学专业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积极推进针灸经典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基本管理制度建设成为重要的机制保障。为加强针灸经典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工作,促进针灸经典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使之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教研室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基本管理制度体系:

针灸经典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在所在学院(部)领导下工作,学院(部)为基层教学组织提供开展教学研究的场所;为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提供校外学习交流的机会;负责专业建设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和课程(含课程群)建设规划的论证与实施;负责各专业、课程(含课程群)青年教师培养规划的论证与实施。针灸经典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专业教学梯队建设制度,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规划制度;组织制订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大纲,选用教材制度;组织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施制度;组织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制度;组织专业课程的考试命题和评卷,并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考试结果分析制度等。

二、教学组织与团队

针灸经典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要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组织落实备课、授课、课程设计、实验实习、考试考查、毕业论文或设计等教学环节各项任务,运行有序,档案资料齐全;课堂教学规范,教学纪律严格,坚决杜绝重大教学事故。

针灸经典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针灸经典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动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学生的思维运动。努力增进交流,活跃气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思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针灸经典教研室根据教学计划,组织落实备课、授课、课程设计、考试考查、等教学环节各项任务,运行有序,档案资料齐全;课堂教学规范,教学纪律严格,坚决杜绝重大教学事故;建立有教学评价和质量分析反馈机制。在教学组织方面,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教授、副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率达到100%。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作为专业性很强的针灸推拿专业,同样符合这些规律。

尽管针灸经典教研室的主干课程《针灸医籍选》和《各家针灸学说》,属于以古代文献和古代医家学术思想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课程本身并未包含实践教学的内容,也未设置实践教学的课时,但我们将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出发,将以经典促进临床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注意体现以下3条基本原则:(1)特色性原则。特色是专业固有的属性,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注重以针灸推拿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2)实用型原则。在教学中融入实用性原则,充分体现针灸推拿专业岗位的要求,为将来学生进入针灸推拿其他相关实践课程打下一定基础,以利于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3)混合型原则。混合型体现在教师教学内容的混合、日常形成性考核内容的混合中。实践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以竞赛的实践形式带动教学。

历年来,针灸经典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所承担的两门本科生课程《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和两门研究生课程《针灸流派概论》《针灸名著选读》,所有授课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均为优秀。

三、课程教材建设

针灸经典教研室重视教材建设,长期致力于教材建设,在主讲课程配套教材《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针灸流派概论》编写方面,历年担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教材的主编、副主编,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针灸经典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要求课程体系符合专业发展,有规范的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时更新;严格执行学校教材选用制度;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的开发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

针灸经典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的主干课程是《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针灸流派概论》,这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培养高层次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这两门课程的建设符合课程建设的一般规律,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针对针灸经典教研室的主干课程《针灸医籍选》和《各家针灸学说》,在建设过程中将把握好两个要素,一是规划设计,二是实施过程。在此基础上,编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框架计划,即建立课程标准,在一定的教育目标及教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评价等因素进行简约概括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行为系统。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一套完整的教材,除教科书讲义等基本教材外,还应包括配套的辅助教材,如指定其他学术专著、与教科书配套的复习题集、自学指导书、参考书目及文献等。针灸经典教研室将围绕主干课程《针灸医籍选》和《各家针灸学说》,积极进行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围绕课程教材,努力编写开发、出版相关著作。

四、教师队伍

高希言,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教学名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针灸学学科带头人,河南省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康复医学会针灸技术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针联针灸传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中医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针灸》杂志、中医杂志编委。

主要治疗失眠、头晕头痛,中风偏瘫、面瘫;心慌心悸,胃炎、腹泻、便秘、肛周瘙痒、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疼痛,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脚跟痛,主编有《中医心脑病学》《实用中西医消化病学》《实用中西医肝胆病学》《实用中西医糖尿病学》等学术著作。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省局级课题,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及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其技术在全国多家医院推广应用。

马巧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针灸经典教研室秘书,河南省卫健委全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张缙教授弟子,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人。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睡眠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针灸技术与康复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务委员暨康复学组组长。研究方向:针灸经典理论在优势病证中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针灸文献研究。发表各类论文50余篇,主持课题8项,主要参与课题16项,获专利3项,参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11部,参编专著11部。开办微信公众号“马巧琳中医针灸”,介绍针灸优势病证,进行科普宣传,弘扬优秀中医药文化。临床擅长治疗睡眠障碍、疲劳症、抑郁症、偏头痛、耳鸣、乳腺病、甲减、湿疹、遗尿、胃炎、结肠炎等心身疾病和功能性疾病,针药并用、神气双调,较有特色。

陈新旺,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康复医学会针灸技术与康复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委员。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厅级等课题7项,参编国家规划教材10部,发表核心论文10篇,SCI 2篇。

研究方向:针灸脑认知效应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温婧,针灸推拿学博士、讲师、主治医师,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针灸学》负责人;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针灸学》主要完成人;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针灸学》主要完成人。中国康复医学会针灸技术与康复专委会青年学组委员。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原文化”主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主持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项,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项,河南省教育厅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乔敏,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援非专家。中国针灸学会减肥美容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药外治分会常务理事。先后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疼痛科、康复科、妇产科盆底康复中心工作。主治:小便功能障碍(漏尿、尿频、尿急或尿不尽、尿潴留等)、盆腔及骨盆周围疼痛、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阴道松弛、外阴闭合不全、腹直肌分离、便秘、骨盆倾斜、假胯宽、性功能障碍等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后失眠、身痛、肥胖、脱发等产后疾病调治;不孕症、月经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的针灸治疗;体质调理。

林永青,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工作。讲授针灸学专业课程《针灸学》《针灸医籍选读》《刺法灸法学》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赏析》。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编写省级和行业规划教材3部。教学座右铭:不断成长,用终生的时间来备一节课!

陈岩,医学博士后,副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针灸技术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筋骨养护分会常务理事,曾获得河南省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河南省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河南省第三届康复治疗青年教师能力大赛三等奖,河南中医药大学“红会送医计划”优秀红十字医疗专家志愿者。

高崚,医学博士,中共党员,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讲师,国际合作处外事管理科副科长,从事对外合作交流与针灸教学工作。兼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委员会委员、针灸器械专业委员会委员、针灸与民族疗法分会委员、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河南省卫建委课题“针刺背俞穴对失眠模型大鼠Th17/Treg免疫细胞平衡调节作用的研究”,曾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艾灸效应的启动机制及其内源性调节作用的机理研究”,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中心类项目)“中国-马来西亚仲景中医药中心持续建设项目”。获国家专利3项,发表有中文核心、SCI等学术论文20篇,2021年参加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一版)《各家针灸学说》编写。参编科普著作编写及学术著作1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