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中医三附院 阅读数:1757 日期: 2021-07-24
科室自救
清淤清障
共克时艰
本网讯(通讯员李志刚)7月20日,郑州暴雨,洪水如潮,灌注院区。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党支部迅速行动、开展抗灾自救、清淤清障工作。直肿瘤科支部书记、肿瘤一病区主任李志刚,按照党委工作部署,积极组织支部党员自救,现将支部抗洪救灾纪实《面对洪灾,一场生动的党课》全文刊发如下:
7月20日,河南在经历一场从未有过的极端暴雨灾害!
横向看,从19日20时到20日20时,郑州区域24小时降雨量达到了552.4mm。大家知道吗?最近德国科隆地区也遇到了千年一遇的暴雨灾害,24小时降雨量154mm,造成了德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洪灾之一。郑州市几乎是科隆洪灾的4倍。
纵向对比,数据显示,郑州以往年平均降雨量就达到640.8mm。而本次郑州从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的降雨量就达到了617.1mm。也就是说郑州一年的雨都集中了3天泼下去,并且90%集中到20日这一天。相当于1小时内150个西湖倒灌郑州。
可以说,人类没有哪座城市能经受住这样的大暴雨摧残。
无数的汽车像漂流瓶一样浮在城市街道上;
大量临街商铺及社区被淹;
网上求助的信息越来越多,特别是郑州地铁5号线几百人被困,我们才恍然大悟:洪水来了。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外,金水河外溢,金水路东明路上汹涌的大水犹如特效电影,奔腾咆哮着从医院西门向院内涌来,人墙与沙袋组成的屏障仍难以阻挡,携带着大量泥沙及杂物的洪水倒灌院内。医院停水、停电、停网,内科楼外积水浸及大腿根部。我们才真切的感受到:洪水来到了自己身旁与眼前。
危难时刻中国人从不缺少情义,久住胸间的党性人心教会我们无畏与大义。洪灾面前,人平安,才最要紧,其他都是小事。
大雨滂沱之夜,肿一病区仍住有95名病人,包括3名监护患者,支部书记兼科主任、护士长、全体党员及全科职工留守病区,轮流巡视病室,点亮星星手机之光,温言安慰病人,有条不稳组织抢救,冒雨涉水购买食品饮用水发放给所有患者及家属,检查每一扇门窗。天灾地难不可避免,但缘分选择我们一起面对,有我们医护人员在,就不会耽误大家的救治。奋战、坚守、无畏、团结、温暖、守护,使医护患情感升华、融为一家。大家把充电宝、尚有电的手机及热水集中在一起,把有限的光和能奉献给最需要的人。
7月21日晨,大雨不止,我们克服无电脑可用的不便,重回无网时代,查房会诊、书写医嘱、强化病房巡视、危重病人定时生命体征检测、因不能记账到药房借取药品、青年医师帮忙领取大输液,确保诊疗秩序正常、医护处置措施平稳进行。
7月22日11时雨势稍缓,院党委立即召开党总支及直属党支部书记会议,部署全院清淤清障复产复工工作。
院直肿瘤科党支部是学校及省高校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我们负责组织同内科楼其他支部一道承包了指定区域的道路及地面清淤。此处地势全院最低,积水较深,沉积的淤泥就有半尺之厚,泥下又是生活污水及化粪池流经之地。肿瘤科支部抽调了18名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突击队,科学施策,协同作战。布满恶臭污泥的教学楼前、阶教楼和内科楼之间的污水泥淖里,留下了突击队员奋战的身影,高高飘起了鲜红的党旗!更难能可贵的是,我科患者家属也加入了突击队,并动员热心网友捐来了矿泉水、应急灯等急需物品。我和党员李伟明感慨地说,战争年代有群众踊跃支前,今有医护患合力抗洪,这不正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鲜活例证吗?中国人民真好,为他们服务值得,为他人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
7月22日晚,一夜中雨,有惊无险。
7月23日上午,无雨,内科楼所有支部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又协力完成了停车场北侧淤泥清理工作。
洪水过去,我们迎来新生。大灾之后的疫情防治又将考验白衣战士的忠诚、智慧与奉献。
面对洪灾,真是一堂生动的党课。对你、对我、对所有党员,检验了我们入党初心的纯度多少、牢记使命的成色几何,也即是一位党员一名白衣战士的含金量有多少,足不足。
当然,洪灾给我们的启示更多:一个人能力有限,组织和群众的伟力无穷;人类史有多长,现代意义上的医院史有多长,用电的历史有多长,应用电脑的历史才多长,大灾大难把人类打回原形,离开了现代技术与工具,使我们手足无措。习近平总书记常讲底线思维,我们真学懂弄通悟透了吗?习总书记常说立足新发展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创建新发展格局,我们准备好了吗?
面对洪灾,真是一场生动的党课。千万别辜负了灾难给我们的启迪与智慧。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不知道下一次我们面临的考验和考题又是什么?但愿我们能做得更好、答得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