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当人类区别于杂食性的祖先,大约260万年前就开始了吃肉的历史,接下来200万年的时间里人类都是掠食者,直到石器时代末期,大型动物灭绝,动物食物来源减少时,植物才被引入到人类的饮食当中。
中医古籍中既有“病热少愈,食肉则复”的警惕,也有“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的补虚散寒方法。现代医学研究中,已经证实大量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与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胃癌患病风险增高有关。但国家卫计委推出的《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中,又明确写了肿瘤患者在治疗期及早期康复期应该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海产类,如鱼、虾、蟹,肉类如鸡肉,以逆转或补充患者因肿瘤所致的机体蛋白质分解。那么,作为肿瘤患者,到底应不应该吃肉,又如何正确吃肉呢?
首先要排除几个误区:
1、“饿死肿瘤”。有些患者理解为减少食物摄入,尤其不能吃肉,靠“饿肚子”来杀肿瘤,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实际上,能够使癌细胞快速生长的营养来源是血管生成,也就是肿瘤会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新的“供应链”进入肿瘤,并不是我们吃进肚子里的“营养物质”。当“饿肚子”导致机体营养不良时,反倒使正常细胞无法发挥生理功能,导致疾病恶化。医学上的“饿死肿瘤”,是使用抗血管生成的药物、或直接进行血管栓塞来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
2、“营养都在汤里”。很多肿瘤患者进补营养的方法是喝汤,尤其需要补钙的时候,排骨汤成为了首选。其实经过测算,汤里蛋白质含量只有肉的6%~8%,诱人的白颜色都是脂肪。排骨汤的钙含量更是只有牛奶的1/50,想要补够一天所需的钙量,需要喝300-400碗。所以汤的意义在于美味,能补充水分,想要补充营养还是吃肉。
3、“肉都是发物”。所谓“发物”在中医方面没有明确的定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中提到:“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害则成疾。”“发物”从广义上讲是刺激性较强,可能诱发疾病、妨碍治疗、加重病情的食物,现代医学从狭义上讲是指能导致过敏性疾病的食物。很多肿瘤患者把所有肉类,甚至鸡蛋、牛奶、豆制品都算作“发物”,这是混淆的错误概念。食物中高比例的优质蛋白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想要正确吃肉,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摄入:肿瘤患者易出现肌肉减少,《中国肿瘤营养治疗指南》推荐癌症患者总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天1.2~1.5克/公斤体重,并同时补充平衡氨基酸。老年肿瘤患者的肌肉减少症可能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另外肿瘤患者应该注意消化问题,避免食用过多的肉类和油腻食品,以免引起胃肠不适。
2、选择瘦肉:最简单的猪瘦肉就非常适合癌症患者食用,猪肉有不燥不凉、容易烹煮、易消化等特点。鸡、鱼、虾等白肉优于红肉,尤其鱼虾更易吸收,有些含有丰富的铁、磷、钙等营养物质。牛肉羊肉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相对少,健康的烹饪方式下也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注意避免食用过多的肥肉和内脏器官。
3、烹饪方式:肿瘤患者应该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炒等,避免油炸和烧烤。食物油炸之后被包裹在油脂之内,减少了和消化液中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接触机会,食物中的淀粉不易被分解成麦芽糖,蛋白质不易被充分降解为氨基酸。如果未被充分降解成氨基酸的细小蛋白质颗粒透过肠粘膜进入血液,还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另外油炸后的食品较坚硬,不易被咀嚼细碎,给消化吸收带来困难。恶性肿瘤尤其是胃癌、肝癌、胰腺癌患者,易出现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进食过硬食物会导致消化道出血。
4、避免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培根等,正规生产的这类肉虽然添加剂和防腐剂在国家允许范围内,但加工的来源不能保证,里面真正蛋白质的含量较低,还会在食用过程中摄入过多盐分,出现血压升高或水肿。
5、避免生食:虽然美国 FDA 建议,零下 35 度冷冻 15 小时,或零下 20 度冷冻 7 天,也可以杀死寄生虫,但能严格做到这一点的很少,食用生肉和生鱼片等食品感染细菌和寄生虫的几率仍然较大。烧熟煮透无疑是最保险的办法,研究显示,1毫米厚的生鱼片在90度的热水里烫几秒钟就足以杀死寄生虫。如果是涮着吃,鱼肉必须变成白色、不透明。
6、搭配蔬菜:单纯食肉极易出现摄入超标,且肠道中膳食纤维不够导致肠梗阻,尤其卵巢癌、胃癌腹腔转移,或结肠癌的患者。所以肿瘤患者应该在饮食中搭配蔬菜,以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量。
文章来源|肿瘤科二病区 郭寒冰(声明:本网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健康信息的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