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最新公告:
关于举办2024年度国医大师李振华学术思想及在脾胃病中的临床运用研修班暨全国名老中医李郑生学术传承会议的通知
关于举办2024年度国医大师李振华 学术思想及在脾胃病中的临床运用研修班暨全国名老中医李郑生学术传承会议的通知
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25届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名单公示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制剂纳入医保价格公示
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学专业2024年秋季学期拟转入学生名单公示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 > 学科建设学科建设

针灸学科

来源:中医三附院     日期:2023-07-16     浏览:8547次

    一、学科历史沿革

    针灸学科是河南省培养高级针灸人才的基地,1958年成立针灸教研室,1979年是我国中医院校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之一,1984年成立针灸系,1999年院系合一。2000年针灸推拿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成为博士学位联合培养单位,200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于2010年完成重点专科建设;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成为省级双语示范课程。迄今,针灸学科的所有课程均已成为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针灸学”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4年被评为校级科技创新团队,2015年开始招生博士研究生,针灸推拿学为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中医学的方向之一,研究生《针灸学》课程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2018年针灸科获批河南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2020年获批针灸推拿医院,2021年针灸推拿学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为河南省“双一流”学科中医学的方向之一。中国针灸学会穴位埋线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针灸技术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中国针刀医师协会华中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河南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等。

    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刺手法工作室1个,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

    学位点秉承“厚德博学,承古拓新”校训,凸显“立德铸魂,德术兼备”育人理念,旨在培养针灸推拿学研究高水平、高层次专门人才。现已形成了明确稳定、特色突出的研究方向和一支结构合理、凝聚力强的学术团队,目前已形成三个明确稳定、特色突出的研究方向和结构合理、凝聚力强的学术团队。开展针灸治疗哮喘、失眠、中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常见病、疑难病诊疗方案的规范化研究,完成10项国家中管局中医临床诊疗项目及专项临床研究项目,承担有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学科带头人在针灸经典理论的临床应用和传承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主编《各家针灸学说》、《针灸医籍选》、《针灸流派概论》等全国规划教材,重视针灸学术流派研究,突出古今名医针灸学术经验的传承,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二、学科队伍

    现有硕士生导师27人,博士生导师3人,校外兼职导师7人,正高级职称13人,占比率约48.15%,副高级职称14人,占比率约51.85%,博士学位人员12人,占比率约44.44%。学科在教学、临床、科研水平较强,人才培养制度健全,档案完整,注重规划和提高整体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学历水平。教学保障条件有针灸基础教研室、针灸临床/针刀教研室、实验针灸教研室、康复教研室、针灸经典教研室,临床教学有针灸一病区、针灸二病区、康复一病区、康复二病区、疼痛科、风湿骨病科等临床科室保障临床教学。

    二、教学与人才培养

    学科目前承担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任务,承担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成人教育班等不同层次的《针灸学》、《针灸学基础》、《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针灸推拿学》、《实验针灸学》、《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针灸甲乙经》等课程。每年招收培养本科生约500人,硕士研究生30~40人,博士研究生2~3人,进修生80~120人。

    三、学科带头人简介

    高希言,医学博士,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教授(二级)、针灸学科带头人、博导、博士后指导老师,针灸研究所所长、河南省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针灸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针灸推拿学负责人,河南省针灸教学团队负责人,河南省省级精品课程针灸学负责人,河南省刺法灸法专业委员会会主任委员,郑州市针灸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中联中医适宜技术评价与推广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全国针灸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河南省药品审评专家,《中国针灸》杂志编委、《上海针灸杂志》编委。长期从事针灸教学、临床、科研工作,注重针灸技术的挖掘与创新,擅长透灸、刺络治疗失眠、眩晕、头痛、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积液等难治病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等项目多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励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267篇,主编著作32部。主编国家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针灸流派概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针灸医籍选》、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各家针灸学说》、高等中医院校特色教材《针灸临床学》。多次应邀到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讲学。

    四、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针灸学科目前有三个研究方向,各方向不断优化,各方间相互支撑、衔接。

    (一)针灸防治脑病的研究

    重点开展对针灸经典理论的含义、源流、作用及历代医家的认识、运用与发展进行全面的总结,使针灸经典回归临床、指导临床、服务临床。近年来,尤其致力于整理各流派的学术思想和针灸技法,并将这些传统经典特色技术如调卫健脑法、刺络法、透灸法等进行比较研究,应用与临床,形成针灸治疗脑病的优势病种,在治疗失眠、头痛、睡眠剥夺、中风、眩晕等疾病开展临床与基础研究,先后承担省部项目多项并获奖,并进行物质基础和机理研究。方向成员有导师7人,博导1人,硕导7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及其他科研课题14项,国家教学质量工程1项,省级课题6项,厅局级课题3项,获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论文67篇,其中SCI收录3部,中文核心33篇,国家级或科技核心28篇,教学论文3篇,出版论著20部,获专利3项,主持标准1项,参与标准4项。

    (二)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 

    重点开展针灸防止膝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疼痛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开展臭氧疗法、穴位注射疗法、腕踝针等针灸疗法的开发性应用研究。方向成员有导师5人,博导1人,硕导4人。近五年,承担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5项,获科技成果奖1项,发表论文33篇,中文核心/CSCD8篇,国家级或科技核心25篇。

    (三)针灸治疗脊柱关节及相关脏腑疾病的研究

    重点开展针刺、艾灸、针刀等多种针法治疗脊柱关节、肺病、肿瘤及亚健康调理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方向成员有硕导7人。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6项,获厅局级教学课题1项,教学奖1项,发表论文58篇,其中SCI收录1篇,中文核心25篇,国家级或科技核心30篇,教学2篇,论著10部,参编教材2部,主持标准1项,获专利1项。完成科研课题3项(其中省级2项,院级1项)。新立科研课题5项,获科技成果奖3项,发表论文42篇,出版专著6部,获专利2项。

    五、学术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学科先后承办了全国针刺手法传承培训班、各家针灸学说及临床培训学习班、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临床经验学习班、全国针灸文献与临床学术会议、《各家针灸学说》、《针灸医籍选》教学研讨会等。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医学校等专家来我院讲学,进行学科建设交流与科研项目合作。交流同时我院多名教授也被邀请到全国各地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学科接受美国、意大利、奥地利、加拿大、日本、韩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派针灸专家赴瑞士、俄罗斯、摩尔多瓦、马来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进行讲学和交流。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我院针灸学科的知名度,促进了学科发展。

    六、平台建设

    现有临床技能实训室、科研实验中心、针推实训中心、图书资料室等教学科研平台。针灸学科主要承担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含留学生)的教学任务。为促进科研发展,加强了科研实训中心的建设、图书资料室建设,扩建了图书资料室,同时构建了网络信息化建设平台,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信息资料平台支持,为教学建设服务。

    临床技能实验室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场所,购置了教学实验仪器,如电针仪、针刺手法测定仪、发光经络模型、针刺训练模块、针刺仿真模具、耳穴探测仪等多项仪器,并配有专职实验员进行规范管理,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

    科研实验室用房面积1500余平方米,具有相对独立的实验室空间,是河南省针灸学重点实验室,河南中医药大学重点实验室及河南中医药大学病例教学科研基础,拥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行为学、病理实验技术等相关技术平台。实验室拥有总价值10000万以上仪器设备,主要有石蜡切片机、生物自动脱水机、生物组织包埋机、漂片机、显微镜、低温冰箱、脑功能检测仪、实时定量PCR、双向电泳系统、红外成像系统、蛋白质纯化层析系统、多功能酶标仪、高速冷冻离心机、64脑事件电位仪、多通道电刺激仪、脑神经递质检测仪、脑立体定位仪、流式细胞仪等,科研实验室包括针灸学科科研实验室,以及河南中医学院共享科研平台,为针灸学科的科研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临床科室主要有激光电超导治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红光治疗仪、中药气化熏蒸床、臭氧治疗仪等大型先进专科治疗设备,临床开展针灸、特色推拿、平衡针、火针、针刀、中药塌渍、臭氧穴位注射、特色中药内服、颈前筋膜扩张、骶管冲击填充、药物靶点注射等二十余种治疗方法。

    针灸推拿临床实习基地是医疗场所,又是后期教学的主要课堂。作为实践教学平台,每年接纳实习生、进修生、留学生数百人次,并为地方医院提供针灸专业人员进修培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