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援冀医疗队的车队中,有一名身穿孔雀蓝的负压车女驾驶员,比较引人注目,她叫魏凤凯,来自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她是一名普通的救护车驾驶员。
1月13日接到紧急集结出征河北,并临时要求再增添一医一司,此时魏凤凯同志未加思索便第一时间请缨支援河北,她说:“我愿意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新冠肺炎疫情给河北人民带来了灾难,我坚决要到河北去”。
到达石家庄后第二天一早起来大家便分组进行了防护练习,穿脱防护服对于她来说是个弱项,但为了更好的防护自己,保护团队的所有人,她不厌其烦一遍一遍的练习,天寒地冻的三九天,大颗的汗珠从额头上滑落,汗水浸湿了衣衫,她没有一句怨言。
1月15日,河南省援冀医疗队开始接手转运病人,由于工作需要魏凤凯同志调到了机动组,她的主要工作是给脱完防护服的队员做最后一次消杀并送他们回到驻地。平时大大咧咧的她,做起消杀工作确是一丝不苟,认真的喷洒消毒,生怕漏掉每一个地方。
在一次全员行动中,当时出诊任务是在后半夜,送完病人所有队员都要在一个地方脱防护服,由于脱防护服速度比较慢,外面很快排满了脱防护服的队员,石家庄的夜晚非常的寒冷,所有的队员都冻的瑟瑟发抖,当天晚上机动组值班的是魏凤凯同志,当她看到这些甚是心疼,她说:“我得加快油门多跑几趟,早一点送队员们回到驻地,这样他们就少挨冻。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等她把所有的队员送回驻地,已是第二天早上8点多,她当时又渴又累,但她从没一句怨言。用她的话说:“我来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的,这点累算什么,她的这种敬业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使所有人奋勇前进。
在这天寒地冻的三九天,已经在石家庄抗疫的一线工作好几天了,每个岗位都特别辛苦,尤其是消杀组和感控组,各组执行任务完毕后,消杀组和感控组是最后一个回到驻地的,特别是在夜间工作时,气温零下十几度,消杀组的工作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对讲机和手机没有口袋去装,由于消杀条件有限,需要双手一直拿着对讲机,冻的十指发麻。魏凤凯和王亚春同志奇思妙想,把练习用的隔离衣拿来做成了斜挎包,分享给我们的队员。一个小小的斜挎包背在身上解放了我们的双手,温暖了我们的双手!
让她感觉最累的就是全体出诊的那一整夜,那天由于其他工作,白天也没怎么休息,晚上正是她值机动组的班,她平时晚上休息比较早,那天晚上是硬撑了一夜,在消杀和转运工作人员间隙时,有时候站着都快睡着了,又冷又困,她总想着办法不让自己瞌睡,用手机听听音乐,给队员们整理整理需要换的棉服。
在石家庄抗疫的日子里,河南医疗队全员齐心协力,有活一起干;有苦一起吃;有乐一起享。她不但工作上积极主动,在团建活动中,她也是踊跃报名,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如包包子、包饺子等。
在生活中她是阳光开朗的,她也是一个爱说爱笑的人,爱唱歌,爱登山,每年的城市马拉松她都积极参加。她在急诊科上班和日常工作期间,也很用心学习,学到了不少急救知识。在跑马拉松的路上,以及日常生活中,她也用学到的急救知识帮助到了许多人,每次别人投来赞许的目光,她都感到特别的欣慰和幸福。
问她为何选择了做救护车驾驶员,她说,我喜欢医疗这个行业,可惜我没有学医,所以,能做救护车驾驶员也算是我的幸运,每次出诊快速的把病人接回医院得到及时救治,内心的自豪感由然而生。
目前,她与队友们在酒店隔离尚未结束,每天她都会在房间坚持体能锻炼,她说,作为一名女急救车驾驶员,高度的责任心,和健康的体魄缺一不可。
在疫情面前,她是勇敢的先行者,神圣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使她义不容辞,迎难而上,用生命赴使命,用热血写忠诚。在出征去石家庄和返回郑州的路上她都坚持要全程开车,一个人把我们一组人平安的带回来了。她说,我一个平凡的救护车司机也在能在关键时刻为国家出点力,我感到非常骄傲。有这次出征河北援助石家庄的战疫工作,我的人生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