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第五人民医院作为我市新冠肺炎市级定点救治医院,反应迅速、行动敏捷,几天内便成立了隔离病区。广大医务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妙手和仁心守护生命之花。
徐江海是市第五人民医院隔离病区主任兼临时党支部书记,作为最早入驻人员之一,他带领一班人英勇奋战、顽强拼搏,挽救了一个个生命,履行着医务人员的使命和责任。每天在紧张中上班,在慌忙中吃饭,所有人步履匆匆、疾步如飞,每班4小时,时时加班,4小时一班,班班延时,只记得该几点上班,继续投入战斗治病救人,不记得还有节假日。
随着新冠肺炎患者人数的增加,重症病例也相应增多,对于市第五人民医院第一医疗救治梯队成员来说,每天都有新的挑战。欣慰的是全省、全市统一协调,全面统筹,河南省重症医疗专家组入驻雪中送炭,市应急医疗队员来院支援,使他们信心大增。
回想难忘的2月13日,当晚11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重症患者彭先生出现异常,他心慌、胸闷加重,心率增快,呼吸增速,心电提示房颤,氧饱和度逐渐下降……”
时间就是生命!
市应急医疗队队员、市人民医院医生程军涛、贾民勇立刻赶到彭先生床前,更换液体、调整滴速、增大氧流量,纠正房颤,1分钟、2分钟,彭先生的情况稍有改善……5分钟、10分钟,他胸闷减轻、心率下降,但氧饱和度迟迟不见回升,72%、75%、83%……81%,每个人心里都清楚,氧饱和度低于93%是重症的标准,持续低下是绝对危险的信号。
患者彭先生已经75岁高龄,有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病史。为了慎重起见,程军涛、贾民勇拨通了省专家组的视频电话,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教授李宏云、河南省人民医院教授杨志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金先红在电话那端紧急研究,一致决定:马上气管插管,开通有创通气。
很快,应急救治小组成立,徐江海担任总协调,程军涛、贾民勇任总指挥,管床医生韩阳紧急到场,值班医生董圣山、韩兵、刘永超、张卫庆在位,麻醉师李鹏到位,韩露、王明、王岩、杜金航等护理人员到位,护士长袁晓敏紧急协助每名队员穿戴防护用品……
呼吸机调试完毕,参数设置到位,管路连接顺畅,氧气供应充足,一切准备就绪。再次检测患者的各项指标,符合插管指征,程军涛下达指令:“开始!”头位准备、预充氧、喉镜导管准备、插管、固定,麻醉师一气呵成。连接呼吸机管道、选择呼吸模式、调整指标参数,心电监护的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氧饱和度85%、88%、92%,患者心率有所回落:130次/分、120次/分、110次/分、100次/分、90次/分,呼吸频率也有好转:36次/分、30次/分、25次/分、20次/分……患者转危为安,大家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2月24日3时30分,警报响起,患者心率直线下降:90次/分、50次/分、30次/分、20次/分,心跳骤停!
“马上抢救!”贾民勇连续喊出指令,“胸外心脏按压80次~100次/分 ”“肾上腺素1mg静注”“生理盐水100ml+多巴胺40mg静滴”“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10秒、20秒,患者心跳恢复,由弱到强,由乱到稳。又一次惊心动魄,又一次险中取胜。
凌晨4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氧饱和度稳步回升,85%、89%、93%、96%,稳定了!在场人员又一次看到了希望。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看看呼吸平稳的患者,再看看显示屏上的各项数据,大家相互点头微笑致意,连续奋战一夜的疲惫顿时消散,监护仪上的时刻表显示,时间已是6时。透过窗帘的缝隙抬头望望窗外,对面的病房楼上依然灯光通明,勉强能看到几颗星星仍在天上闪烁,月亮和其他的星星早已进入梦乡了吧。(安报融媒记者 ﻪ张武杰 通讯员 付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