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这个春天---武汉战“疫”
我院援助武汉国家(河南)中医医疗队队长 闫东升
3月10日,是我来武汉战“疫”整整一个月的日子,也是江夏方舱医院完成历史使命休舱、抗 “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日子。
这一天,一位位患者通过各种方式与我们道别。
“你们来的时候我们没能大张旗鼓的欢迎仪式,但武汉永远欢迎你们,我们都是同根生,武汉是我们的武汉,也是你们的武汉。”
“虽然看不到你们的脸,但你们关爱的眼神和温暖的语言我们都铭记于心。”
“谢谢你们无私的爱,有你们在,我们就心安!疫情过后,诚挚邀请你们找时间回到你们曾经战斗过的英雄城市,我要带你们一起看樱花,赏东湖,登黄鹤楼,看长江水,吃正宗的热干面”。
“有太多的不舍,但还是要说再见,再见了白衣天使,武汉人民永远记得你们”。
一句句诚挚的感谢,一声声深情的道别,让我的内心一次次潮湿。一个月来,曾无数次期待着疫情早日结束早点离开,而此时此刻竟有些不舍,舍不得那些人那些事,舍不得那些温暖的画面。多情自古伤离别,然而,在这个来之不易的春天里,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离别更让人欢欣鼓舞呢!
送别出舱的患者,卸下沉重的防护装备与心理压力。我们终于可以深深地出一口气,打量一下舱外的风景,来时春寒料峭,此时春意渐浓,回顾这一段战斗岁月里的点点滴滴,我们的内心也是经历着从寒冬冰封到春暖花开。
来武汉之前,医院领导反复强调一定要做好防护,不要有丝毫的麻痹思想,不能盲目自信,一定要做到“零感染”,严厉的语言里充满了关爱。并安排ICU护士长李玲玲,指导培训我们穿脱防护服;走时的那个清晨,院职工为我们送行,领导亲自为我们装行李、送车站,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们平安归来,一定要把队伍完整平安的带回来。领导和同事们的关爱,武汉人民的期盼,祖国对我们的重托,给了我们义无反顾、坚定前行的力量。
2月10日来到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的一些设施还在完善,暂时不具备收治病人的条件,刘清泉院长请来地坛医院的蒋主任和广东省中医院的张院长给我们做感控知识培训。我们每天继续练习穿脱防护服,同时练习八段锦增强体质,为进舱工作打下基础。2月14日开始接诊第一批病人,虽然我们的防护做的非常到位,负责感控的温世宝主任依然要对每一个进舱的队员反复检查,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严丝合缝、万无一失。然而,即使这样,当我们初次与病人近距离接触时,还是免不了有点担心。江夏中医院的同行鼓励我们说,“不用过于担心,只要防护做到位就没事,我们已经经历一个月了,现在不都好好的吗?一定要多洗手,不要随意触碰自己的眼睛、鼻子。”他们的鼓励让我们的心情轻松下来。当听到一位江夏的同行说孩子才八个月,她已经一个月没回家了,我唯一的心愿就是,愿我们的到来能够让他们放松一下,让他们有空回去见见孩子、见见家人。
第一天因为很多流程需要熟悉,转过来的病人不多,我被安排到入院登记处,负责病人的病情评估,我们病区收治了10位病人。虽然之前对进入方舱工作的困难已经有心理预期,但一天下来,困难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次病毒是“寒湿疫”, 首先要解决寒冷和潮湿的问题,开舱之初张伯礼院士亲自进入方舱检查,张院士说“没待多久,我全身都湿透了,但是心里很高兴,说明方舱里的温度是达标的”。方舱内的温度高,对病人治疗有利,但对于我们穿着笨重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来说,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一进来全身就被汗水湿透,进舱一会儿就会浑身难受、憋气缺氧、呼吸困难,而且行动不便,护目镜不断被雾气遮挡,需要通过摇头把雾珠摇下,才能勉强看清东西……种种不适下工作6小时,早已人困马乏,加之第一天入舱的医护人员较多,出口只有一个通道,脱防护服又是关键环节,为防止交叉感染,每次只能一个人进去,虽然之前都进行了反复练习,但真正进入实战,花费的时间还是较长的,等待脱防护服的时间达5、6个小时,出舱时已几乎到了虚脱的地步,到达住处消消毒、洗洗澡,吃过饭已经是深夜2点多。
江夏方舱医院是一家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指导组张伯礼院士、北京中医院刘清泉院长全程指导。每位病人每天都要口服两袋中药汤剂,这种汤剂是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配方熬制的清肺排毒汤。每天,我们根据病发热、咳嗽、胃肠道不适、焦虑等不同症状,分别再给予相应的方舱1号方到4号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个别特殊的给予一人一方治疗,根据病人病情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比如对于肺部影像上吸收不好的,舌苔厚腻的给与加强健脾化痰治疗,对于舌质暗、舌下络脉紫黑的加入活血化瘀的药物等。
经过几天的适应,我们已经能够在方舱里比较顺利的完成日常工作,虽然仍是汗出了落,落了又出,但憋气、缺氧已经能够忍受,行动也灵活多了,负责后勤的姚韧松主任给我们买来了防雾镜布,解决护目镜上起雾的难题,整个流程逐渐变得比较顺畅,穿脱防护服也比较熟练,能够节约不少时间。但是连续将近10小时的不吃不喝,查房时不断与病人沟通交流,一天下来,嗓子干得连唾液都没了。一天疲惫的“战疫”下来,坐上公交车回驻地的路上,看着身边被口罩磨破鼻梁、全身被汗水湿透的同行疲惫地睡去,我这个从不轻易流泪的大男人,总是禁不住热泪盈眶。大家都是凡人,但大家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畏艰难,冲锋在前;他们很多都还是孩子,但在这里都成为钢铁战士;大家不是英雄,但是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大家能够舍弃安危,以血肉之躯拯救人民于危难中。
江夏方舱医院有来自天津、河南、陕西、湖南、江苏等五个医疗队,需要错峰上下班,24小时轮班,生物钟都乱了。一日三餐送餐车按时送来盒饭,我们常常是回到住地热一热“剩饭”。接送我们上下班的司机师傅说,“这些天里,武汉最好的东西都送给你们吃了。”是的,虽然我们不能按时吃饭,但武汉人民已经把最好的东西给了我们,一日三餐有肉有蛋,还有水果、牛奶。在武汉全城封闭、物资匮乏的时期,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医护人员高度的关爱,武汉人民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这些,给了我们战斗的勇气,也让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无怨无悔。重重困难下,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疫情不退,我不回。江夏方舱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病人564人,治愈392人,治愈率达70%;到目前为止我们是零转重,零病亡,零投诉,零回头,零事故,医护人员零感染,这些战绩,是对我们辛勤付出最好的回报。
回顾在方舱医院工作的这段时间,我们紧张忙碌、身心疲惫,也有过焦虑不安,但更多的是收获。近30个在方舱医院奋战的日与夜,我见证着一场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的“生命保卫战”;在这个临时组建的大家庭里,我时刻能听到相亲相爱的欢声笑语,感受到众志成城的坚定信念,这一切越发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越是苦难面前,乐观愈加珍贵,信念愈加坚定。病人初来时,都有担心、焦虑、恐惧,面对情绪低落的病人,我们使出浑身解数,努力在“治病”同时更“治心”。在医护人员的关爱下,他们慢慢习惯,心情慢慢好转,慢慢信任和喜欢。每天,医护和病人一起做操、跳舞、唱歌、练八段锦,很多画面在短视频平台走红;医护人员给所有出生在2月份的病人集体过特殊的生日,大家齐唱生日祝福歌;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行动不便,出汗较多,身体透支,病人中便成立了临时党小组,病人中的党员积极带动其他病人辅助医护人员消毒、清洁环境卫生,极大缓解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这一切都让我深深感动,如此融洽和谐的医患关系、如此守望相助的凡人善举、如此坚强乐观的美好氛围,让方舱变为一座温情洋溢、能量满盈的“爱心驿站”,这里也成了疫情之下笑声最多的武汉。
今天,方舱医院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抗“疫”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回想从刚入舱的紧张与不适应,到逐渐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最后完美关舱、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们异常开心。在去见证休舱的路上,我们一路高歌,下车后,我们也是第一次可以轻松地来到方舱旁边的草坪上,在这里,我们禁不住高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阳光总在风雨后》、《团结就是力量》和豫剧《花木兰》,引来很多记者朋友纷纷上前,为我们记录下这一难忘的时刻;一个湖南队的辣妹子突然拉着我合影,说我是她第一个监督脱防护服的人。下午四点钟,我们临时党支部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通过了13名在这次抗疫中表现突出的队员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定。在鲜红的党旗下,新老党员庄严宣誓,当我喊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时,我心潮澎湃,难掩热泪,此时此刻,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誓言的力量。此时,方舱已休舱,但我和所有援鄂队员一样,仍将在疫区待命,随时等待党和人民的召唤!
悬壶入荆楚,白衣作战袍。这个春天,在武汉,在方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带着凝重的心事来,带着骄傲的微笑走,来时冬雪尚未消,去时早樱已盛放;这个春天里的一切,也必将深深地烙进我的生命里,成为永不退色的记忆。
再见了,方舱!这是一次最令人心安的告别,一次最值得欣慰的再见。唯愿此次再见,永不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