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诊时间
预约挂号
专家团队
特色科室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临床医疗 > 健康科普

黄帝内经的情志养生思想

发布人:中医三附院   阅读数:2117  日期: 2024-02-27

      情志养生是指,通过维持稳定、中和的情绪,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从而取得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异常的情绪活动,特别是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可能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机失调,从而产生疾病。

      情志养生的表现
      —喜伤心—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云:“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过喜会使人心神散荡,魂不守舍。如《儒林外史》中描写的“范进中举”,狂喜太过,心神涣散而致癫狂发作。

      —怒伤肝—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大怒则行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说明过度的愤怒可引起肝气上逆,甚至气血上冲头脑造成昏厥。如《三国演义》中所写的“三气周瑜”,因过怒而气死。

      —思伤脾—

     《灵枢·本神篇》云:“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忧愁过度伤害脾脏,导致脾胃运化不良、四肢沉重、烦闷不思饮食等。比如现代医学中的消化不良症、肠胃官能症,常由过度思虑而引起。

      —悲忧伤肺—

      悲为肺之志,过度悲伤忧愁会耗损肺气,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因终日悲伤愁闷而患肺痨,弱不禁风,苍白消瘦。肺主皮毛,所以情绪抑郁、忧思悲伤会造成荨麻疹、斑秃等皮肤病。

      —惊恐伤肾—

     《灵枢·本神篇》云:“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软,精时自下。”恐惧的情绪可造成精气下泄,肾气不固,下肢酸软,甚至大小便失禁、遗精等。这就是“恐则气下”。《素问·举痛论篇》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突受惊吓可导致惊慌失措、心神失常、气血紊乱。

       情志养生的应用
      —清静养神—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黄帝内经》认为养生要保持虚静的状态,思想清静,情绪安定,不被外界俗务琐事所左右。

      —接纳现实—

      现代人物质欲望较多,攀比心理较重,容易受到外物诱惑,欲求不满而使不良情绪郁积于心,多愁多恨,造成心身疾病。情志养生就是要克服这种不良心态,保持心境的充实满足、心情的安静平和。

      —少欲心安—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在这里,“志闲”不是指懒散悠闲,“少欲”也不是指生活空虚、碌碌无为,而是指人要心态安闲,减少过多的压力和欲望,才能心境安定不忧惧。

      —调摄七情—

     《黄帝内经》提出“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调养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更指出:“无恚嗔之心,……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恬”,安静也,“愉”即愉快、乐观。不要有怨怒、仇恨等恶念,也不要过度思虑,要保持情绪的安静平和,愉悦自得,才能祛病防身,延年益寿。


文章来源|治未病科 吴金苗 (声明:本网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健康信息的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